找到相关内容30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宽忍法师著:佛教手册(10)

    菩提树叶、旃檀等香。赤土国在今泰南佛头廊、宋卡一带,“其俗敬佛,尤重婆罗门”。隋大业三年(607)炀帝遣常骏携礼通好,赤土国王礼待甚厚,并遣王子那耶迦等来隋赠送芙蓉冠、龙脑香、铸金多罗叶表等。狼牙修国...

    宽忍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5948163.html
  • 万象大慈法轮林传世宝库史略

    可以保佑自己。更深的道理不懂,不管怎么说当时的确在心灵上,有一种轻松的解脱感。尽管我也不懂皈依以后该如何敬佛,它含意是什么,为什么要皈依喜喇仁波切等…。但当时对这些并没有认真仔细地去思考。只是觉得...

    法 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5248734.html
  • 佛教育乐篇

    神由物感,岂曰虚者!是以祭神如神在,则神道交矣;敬像如敬佛,则法身应矣。”  古德说:“佛在世时我沈沦,佛灭度后我出生,忏悔此身多业障,不见如来金色身。”自从佛陀应身的金容涅槃以后,佛陀庄严的相好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1648958.html
  • 白族密宗(5)

    西元八二五~八四九年)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盛行,南诏自王室民间均以敬佛为首务,道教因此遭到了压制。王崧本《南诏野史》就有“王母出家,法名惠海,太和二年(西元八二八年),用银五千两铸佛一堂,废道教”的记载...

    李东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0049745.html
  • 吐蕃对河陇的统治及其对敦煌文化的影响(2)

    良好愿望。  这时期另一个最常见的佛教史迹故事,就是双头瑞像故事。讲的是画师为二贫士共画一佛像,像现灵异的故事,表达了广大平民有心敬佛而财用不足的矛盾心情。  在张议潮率民众赶走吐蕃统治者以后,敦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950014.html
  • 虚云和尚传

    富国兄弟更加发心,虔诚敬佛,亲近长老,认真学规矩,随众出坡,苦活、重活争着干。几天后,听到玉堂差人来寺中寻找,兄弟两人就告求当家师让自己上山砍柴,以防被熟人认出。三个多月过去了,妙莲和尚与寺中僧众看到...

    明栋 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0351402.html
  • 大相国寺法语(1)

    之,不可用口吹尘。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,当敬法如敬佛。  4、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,团体则应随众诵念。  5、读经中止,当以纸条记之,不可折叠经页。  6、专供读诵之经本,不可写字。万...世间之福田。  5、志求大乘:出家之人,常怀济物之心,专志勤求大乘之法,以度脱一切有情,为世间之福田。  6、由以上僧之五净德,应当敬僧如敬佛。   如何敬僧才算如法?  1、路途中、静坐中、诵经中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352109.html
  • 朱熹佛教常识论———朱熹对佛教常识的认知及其检讨

    只要有一个  归佛之诚,敬佛之心,谁都可以成佛。而禅僧大多又平易近  人,广交朋友,善于沟通,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禅宗争得了人  缘。  其三对禅宗在佛教史上地位的看法。尽管禅宗风靡海  内,浸染生灵,催新...

    李承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3252180.html
  • 净土宗义探讨序言——关于净土本愿法门与二力法门(1)

    有何意也?善导大师答曰:  “此有三义:(一)明亲缘:众生起行,口常称佛,佛即闻之;身常礼敬佛,佛即见之;心常念佛,佛即知之。众生忆念佛者,佛亦忆念众生。彼此三业不相舍离,故名亲缘也。  (二)明近缘...。往生净土,要须有信,千信即千生,万信即万生,信佛名字,诸佛即救,心常忆佛,口常称佛,身常敬佛,始名深信。任意早晚,终无再住阎浮之法。”又曰:“全以佛果为自信心,故众生心中,念念有佛成正觉,作如是信,...

    释圣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3852192.html
  •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(1)

      ,无宁说是将此二者看做同样的东西。从这一点亦可窥见佛  教初入中国时的信仰型态。楚王英与桓帝的敬佛,是上层阶  级人士接受了佛教的证明。然则,一般民众信仰佛教的情形  又是如何呢?根据‘三国志’“...

    林传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1952279.html